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我国始终坚持把农村当作爱国卫生运动的重点。
完成230个农村建制村环境综合整治,2683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建成粪污处理设施。加快加气站、充电站(桩)等配套设施建设,满足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汽车发展需求。
抓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大力推广新型生态化种养模式和生态循环农业技术集成应用,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节水灌溉等现代农业技术,积极开展循环农业示范创建。215个在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均设立水源地保护区。严格保护和合理利用地下水。生态环境治理更多依靠行政手段,市场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相对滞后,环境资源市场配置效率有待提高。
专栏2重点行业大气污染治理工程1.VOCs深度治理工程。强化河流水质目标管理与跨界断面监测预警。巴拿马政府出台举措不断扩大科伊瓦岛周围的海洋保护区,这将改善东热带太平洋海洋走廊的连通性,加强哥斯达黎加科科斯岛、厄瓜多尔加拉帕戈斯群岛以及巴拿马科伊瓦岛等地之间受保护水域的发展维护和可持续利用。
据巴拿马《美洲报》报道,这种传统的捕鱼方式能够防止过度捕捞,确保海洋生物的健康繁衍,维护水域生态平衡,具有可持续性。巴拿马政府计划将科伊瓦岛水下山脉纳入国家保护区系统。据介绍,这是当地原住民用来捕鱼的传统工具北京5月11日电 5月11日,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发布《2021年北京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全面展示了北京市2021年生态环境状况的向好趋势。
与此同时,北京潮白河、永定河等五大水系水质明显改善。2021年北京市空气质量首次全面达标,地表水水质持续改善,土壤环境状况保持良好,声环境质量保持稳定,辐射环境质量保持正常,生态环境状况持续向好,万元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保持全国省级最优水平。
从数据上看,PM2.5年平均浓度从2020年的38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021年的33微克/立方米,这意味着北京市自1998年大规模开展大气污染治理工作以来,经过20多年的努力,空气质量首次实现全面达标。六项大气污染物浓度值首次全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公报显示,2021年,北京市空气中细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浓度分别为33微克/立方米、3微克/立方米、26微克/立方米、55微克/立方米。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源地水质符合国家饮用水源水质标准。
一氧化碳和臭氧浓度分别为1.1毫克/立方米、149微克/立方米。对农用地实施分类管理,建设用地实行风险管控,未利用地强化巡查保护,土壤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保障了米袋子、菜篮子和人居土壤环境安全。从清澈见底到鱼翔浅底,2021年,北京市在五大水系主要干支流、重点湖泊和大中型水库监测到浮游植物116种,浮游动物195种,底栖动物207种,鱼类41种,包括黑鳍鳈和马口鱼等北京市二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2021年,北京市地表水水质持续改善,主要污染指标年平均浓度值继续降低,市控考核断面劣Ⅴ类水体全面消除。
土壤方面,全市土壤环境状况总体良好六项大气污染物浓度值首次全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2021年,北京市地表水水质持续改善,主要污染指标年平均浓度值继续降低,市控考核断面劣Ⅴ类水体全面消除。土壤方面,全市土壤环境状况总体良好。
公报显示,2021年,北京市空气中细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浓度分别为33微克/立方米、3微克/立方米、26微克/立方米、55微克/立方米。对农用地实施分类管理,建设用地实行风险管控,未利用地强化巡查保护,土壤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保障了米袋子、菜篮子和人居土壤环境安全。与此同时,北京潮白河、永定河等五大水系水质明显改善。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源地水质符合国家饮用水源水质标准。从清澈见底到鱼翔浅底,2021年,北京市在五大水系主要干支流、重点湖泊和大中型水库监测到浮游植物116种,浮游动物195种,底栖动物207种,鱼类41种,包括黑鳍鳈和马口鱼等北京市二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北京5月11日电 5月11日,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发布《2021年北京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全面展示了北京市2021年生态环境状况的向好趋势。
从数据上看,PM2.5年平均浓度从2020年的38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021年的33微克/立方米,这意味着北京市自1998年大规模开展大气污染治理工作以来,经过20多年的努力,空气质量首次实现全面达标。一氧化碳和臭氧浓度分别为1.1毫克/立方米、149微克/立方米。
2021年北京市空气质量首次全面达标,地表水水质持续改善,土壤环境状况保持良好,声环境质量保持稳定,辐射环境质量保持正常,生态环境状况持续向好,万元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保持全国省级最优水平餐厨垃圾产生后,由产生单位分别将其收入既定专门配备的标准桶内,通过专用的餐厨垃圾收运车每天按照6条清运路线,对全市已登记入册的900多家餐馆、学校、单位、部队、商贸城、医院、酒店等餐厨垃圾产生单位的2100个餐厨垃圾桶进行免费收集、清运和处置。
据了解,库尔勒市城镇垃圾再生利用项目位于库尔勒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西侧,项目处理规模为餐厨垃圾50吨/天,收集范围为库尔勒全市企事业单位食堂、餐饮企业等。项目负责人周凯介绍,项目的总体工艺流程包括餐厨垃圾预处理系统、污水处理系统、好氧堆肥系统、除臭系统。
他说:经过预处理的餐厨垃圾有机固相物料通过好氧堆肥系统处理后,可将物料转变成有机肥。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处理全流程污染零排放,让餐厨垃圾形成有效资源化利用。近日,记者在库尔勒市城镇垃圾再生利用项目(新建餐厨垃圾处理厂)建设现场看到,厂区围墙已施工完成,正在进行前处理车间和堆肥车间的基础施工,计划今年10月底竣工验收投入约14000万元,修复裸露山体165处5210亩,其中封堵撒播草籽自然修复1458亩,规则放坡客土喷播240亩,湿式客土喷播1400亩,覆土复绿2112亩。
投入960万元实施汉江郧阳段水陆交错带生态修复项目,完成堰塘生态修复、沟道生态修复、水源涵养和水质保护等工程。投入1359万元实施神定河流域生态治理修复项目,全面完成了岸线绿化及河道清障清淤、干流左右岸绿化、河岸整治,清运垃圾、漂浮物、阻碍物及污染底泥6万多吨,新建修复河道溢流堰6处,打造了生态修复、生态净化、生态涵养等三个片区12景点节点工程,实现河道生物链修复。
5月10日,从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水利和湖泊局获悉,去年以来该区加大水生态保护修复资金统筹安排力度,累计投入资金50103万元用于汉江流域(郧阳区段)实施水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地质环境治理、水土保持等为主的水生态修复工程,守好一库碧水永续北送。计划投资3.49亿元实施郧阳区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项目,对滔河水系、大峡河水系2个水系11条河流实施整治,共治理河道总长80.063千米,河道疏浚20.60万立方米,河道护岸整治44.602千米,增加或保护湿地面积86.71万平方米,保护项目区耕地7.6万亩,受益人口16万人。
参与义务植树人数26万人,植树130万株。实施营造林项目11.1万亩,治理裸露山体3处共12000平方米。
投资3.02亿元实施丹江口库滨带治理项目,对城区段北岸建设护坡23.01公里,加固汉江胡家营段护岸护坡0.82公里,新建堤顶防汛道路1.5公里,投资5000余万元对汉江堤防城区段165米以上进行生态景观改造。启动实施丹江口库区库滨带综合治理(郧阳段)工程,预算投资2.99亿,整治汉江干流护岸17.446公里,支流棒槌河整治护岸1.139公里。投入资金2100万元对翻山堰、五道岭、鲍沟等7个村开展了村庄环境治理,整村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保护汉江水质安全。投入4951万元,实施杨溪铺和谭家湾裸露山体生态修复治理工程,主要采用客土喷播方式对杨溪铺和谭家湾的裸露矿山进行地质环境生态修复治理,喷播面积为140万平方米。
投入2700万元对大柳乡西流河和西流河虎啸滩支流流域实施疏浚、河岸整治、底泥处理、生态景观恢复、山林修复、景观绿道工程和农村污水治理等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投入506万元实施大柳乡精准灭荒生态修复项目,对大柳乡12个行政村开展经果林木基地建设、绿化建设等。
投入10700万元实施郧阳湖北岸护岸生态修复工程,累计修复汉江生态岸线11.3公里,栽植各类景观苗木5300余株,铺设给水管道8000米,完成健身游步道、自行车道、休闲文化生活娱乐广场及风帆平台景观建设,增强城市服务功能该项目采用改良A2O+深床滤池工艺,有效提高了污水处理工艺水平,出水指标达到太湖流域限值排放标准。
近日,溧水区秦源污水处理厂四期扩建项目投入使用该项目采用改良A2O+深床滤池工艺,有效提高了污水处理工艺水平,出水指标达到太湖流域限值排放标准。